三十年前,和利時開發出我國第一套具有自主產權的HS-DCS-1000分布式控制系統,進入工業自動化領域,和利時由此發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地利、人和”,蘊含著中國人的智慧,也是“和利時”名稱的由來,而之所以倒序,是因天地既定,人應為先。此為和利時的“人設”。
今天,和利時在多個領域徹底打破國際巨頭對中國市場的壟斷,成為我國自主技術創新的典范,并逐漸發展成為現今5000余人規模的集團企業。如今,和利時的產品在國內外工業、交通、食藥等多個領域和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已發展成為全球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主力供應商。下面從國產控制系統演進的視角,簡要回顧和利時各發展階段的產品體系演進。
1991年,懷揣著產業報國情懷的赤子之心,和利時創始人王常力博士,帶著13名課題人員,僅用了一年時間完成了一套DCS樣機,基本實現了當時DCS的主要功能,并且實現了網絡、計算機主板、全部輸入輸出處理模板等關鍵技術全部自主設計和工業化實現,并于1993年3月2日成立電子部六所華勝自動化工程事業部來推進產業化應用,這一技術成果奠定了和利時后續產品升級開發的基礎。
1996年,華勝自動化工程事業部改制為“北京市和利時自動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這一時期,公司聚焦DCS系統開發和推廣,開發部幾個有經驗的工程師帶領一群大學應屆生,加班加點,熱火朝天。開發人員也經常到現場服務和解決新產品應用問題,經過實戰洗禮的研發新兵,也得以快速成長。
1997年,和利時成功研制我國第一臺核電站計算機系統,填補國內空白并實現出口。同年,簽訂秦山核電二期兩臺60萬KW 核電站計算機系統的合同。第一套數字式電液調節系統(DEH)成功投運,進入裝備制造業控制領域。
1999年,公司獲得了風險投資的資金,改制為“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推動公司從DCS產品線迅速向多產品線擴張,開啟了交通自動化業務,包括鐵路售檢票系統、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ERP等,并研發出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軟件平臺MACS-SCADAV1.0,簽訂國內第一個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項目——北京地鐵13 號線供電、環控及防災報警綜合監控自動化系統。由于行業應用場景差距較大,這種多產品線擴張本質是基于新的核心技術和能力的內部創業。內部創業,除了核心技術,產品團隊還需要一種極其稀缺的東西――企業家精神,其核心是洞察和創新。這一時期持續到2002年前后,很快提出“耐住寂寞、抵住誘惑、穩中求進”的發展方針。
2003年,公司聚焦DCS主業,成立了“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加快DCS功能性能提升,大幅優化成本,恰逢我國原料工業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客戶群迅速擴大。接下來的幾年,公司在新業務方面,最關鍵的突破是高鐵列控系統和核電站控制系統。它們共同的成功因素都是集結公司資源,在正確的時間點做好了該做的事情,搶占先機,抓住了市場大發展的戰略機會。在此時期,公司還投入大量資源,建設了可靠性實驗室、系統仿真測試實驗室,增設RAMS專職工程師,完善研發管理流程,滿足越來越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質量要求。這些基礎建設,從技能和意識上強化了研發隊伍所必需的專業素養――工匠精神,為公司產品質量的快速提升打下基礎。
2006年,我國首款大型PLC——LK 大型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在和利時面世,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00MW機組DCS系統進入商業運營。到2009年,北京地鐵亦莊線綜合監控系統項目合同在京正式簽約,成為軌道交通建設關鍵設備上首次全面采用國產軟件的項目。和利時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TCS-H 列控車載設備獲得安全產品SIL4 級證書,是國內首個通過SIL4 認證的同類產品。
2010年,成立“和利時集團”,公司開啟集團化之路。集團內以銷售和工程為主的工程公司,逐漸劃入對應的產品線開發資源,成為對產品線的規劃、開發、銷售和服務承擔完整責任的運營實體。同年,成立北京和利康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中藥配方顆粒自動調劑系統上市,推進中醫現代化進程”。
2012年,發布具有SIL3等級SIS產品—HiaGuard,填補中國高端裝備該領域空白,標志著和利時已具備全集成解決方案的能力。先后簽訂香港地鐵公司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主控系統項目,及地面、車載信號系統項目,為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發布了第一代MC運動控制系列產品,成功進入運動控制領域。
2013年之后, 集團繼續完成MACS-V6軟件、K系列硬件系統、SIS系統和鐵路安全平臺的開發,這些重大產品的開發之后,大部分研發資源進入業務公司,技術中心職責大幅度壓縮為可靠性測試服務、實時操作系統研發等公共研發資源管理,并推出第五代DCS,在提升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
2015年,和利時“智能控制系統”被評為首批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到2017年,和利時LK系列PLC獲阿基里斯信息安全國際認證,和利時成功入選國家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同時,中藥飲片自動調劑系統成功上市。也開啟工業網絡安全、工業軟件業務。
2021年,和利時發布100%國產化系統——“HOLLiAS MACS IC完全自主可控DCS系統”。 和利時全國產化SCADA系統在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成品油管網率先投入應用。推出工業革新產品——OCS工業光總線控制系統,構建新一代過程控制系統。
2022年,集團管理層決定加強集團公共研發組織建設,按技術中長期規劃,從業務公司抽調研發資源,整合成立集團中央研究院,負責集團層面的技術規劃、技術平臺開發、部分戰略新產品開發。同時,中標了中國石化天津南港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產業集群項目。未來,中央研究院將以自主適用技術助力解決國家重大經濟社會命題為使命,為工業、裝備、基礎設施和醫療服務提供智能化核心技術平臺,成為集團各戰略業務單元快速定制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基石。
從13人的科研團隊到5000余人的集團規模,從單一的DCS系統到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從國外系統壟斷市場的局面到和利時超45000個控制系統項目業績,從專注于工業智能化,到現在工業智能化、交通智能化、食藥智能化三大業務競相站在國內的領跑地位,和利時在30年的奮進中迎來了2023年。
2023年,和利時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過去了,和利時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發展成為中國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在電力行業取得了包括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在內的數百臺大型火電機組的業績;在核電行業,和利時貢獻了超過55%的國內新建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控制系統驕人業績;在高鐵方面,和利時是進入核心控制系統供應商的唯一一家民營企業,貢獻了1/3的市場份額;在高端石化化工方面,和利時為國內最大的煤化工企業之一“中安聯合”,為國內最大的可以稱為石油化工行業內皇冠上的明珠“天津南港百萬噸乙烯”項目全面提供控制系統和保護系統。和利時業務也拓展到海外,形成了國內以北京、杭州、西安為三大主要基地,國際以新加坡為橋頭堡,包括印度、印尼分公司在內的海內外業務蓬勃發展的格局。這個過程中,和利時人戰勝了數不清的首臺套突破的壓力和挑戰,歷經種種坎坷,成為業界普遍認可的領先的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商。所有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也為和利時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在這一年,和利時西安西北總部基地落成,并發布了LX系列高端PLC,確定了“智能化成就卓越”的新宗旨,和“原點思維,聚焦超越,再創輝煌”的新發展方針。
當前,隨著IT 技術和各種智能裝備以及IoT的普及,真正的智能制造時代已經來臨。因此,和利時“智能化成就卓越”必須要有清晰的定位,必須為用戶和公司創造實在且可視的價值。公司的目標是用智能化的平臺技術、方案和服務幫助用戶實現卓越績效,即顯著提高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和裝備產能、管理績效與標準符合度,以及降低能耗和排放,保護環境。和利時則通過開發和生產智能化平臺與實施智能化方案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了確保和利時使命和愿景目標的實施,公司提出了“智能化,專業化,本地化”的發展策略。
●智能化
所謂的智能化制造,本質是整個制造過程就像一個有機體。所有物流環節和智能裝備在一種優化的計劃指導下,自動地運作,并可以隨時動態調整,以達到由訂單驅動的高效準確的生產和處理過程。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所有物流和裝備的完整實時準確的信息流。就如同人體的神經系統在時刻指揮身體各個器官和肢體的操作。任何神經分支的阻斷都會嚴重影響機體的機能,甚至癱瘓。目前雖然世界上有幾家著名公司已經成功推出基于工業4.0的系統概念和平臺,但是他們的系統軟件很多都是通過并購整合而成,還沒有完全實現全過程的無縫實時連接。許多公司的軟件是頭重腳輕,上面的云計算等炫麗功能很多,但與底層的各級控制設備的實時通信并不健全。結果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另外一些以控制系統為主業的公司則保證自己的控制設備高效可靠運行,但是與其他廠家的控制設備通信和物流銜接方面存在欠缺與不足。很多企業的高層軟件還嚴重欠缺。結論是真正的智能化制造還遠遠沒有成熟。
基于以上認知,和利時在未來將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開發資源,開發設計一套真正的智能制造支撐平臺和基礎設施。該平臺和設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 高可靠且性能先進的各種控制平臺產品,包括流程行業的DCS、OCS、SIS和各種智能儀表;用于離散制造的各種規格的PLC,驅動設備和嵌入式控制器等產品。
• 不斷豐富底層通信軟件接口,保證和利時的系統與各種流行的控制產品與智能傳感器和執行機構(如機器手等)實現無縫連接。
• 設計開發一套支持從最底層控制組態,到各種顯示報表、質量信息和報警處理,到整個工廠的綜合信息監控,到自動倉儲和MES等功能的軟件平臺。該軟件以工程組態方式(低代碼或零代碼)實現絕大部分功能,保證現場工程師可以完成絕大部分組態功能,最大限度減少工程軟件開發工作。確保軟件平臺的實用性、方便性和可靠性。
• 設計標準向上軟件接口,以方便與第三方高級軟件(如ERP、物流管理、CRM和先進排產功能等)有機集成。
• 智能制造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所有的裝備硬件和控制是集成一體化的。所以為了發揮整個流程的效率,很多機械部件都是由機器手或定制部件構成。一個柔性的保證高質量快速定制加工的機械設計加工廠也是一個必要的基礎設施和能力。
●專業化
正如每一個人都依靠獨特的體能和智力,才能顯發獨特的才華。每一套智能制造裝備或產線依靠獨特的工藝設計與參數,才能真正發揮智能制造的優勢。這就需要智能制造設計和實施必須專業化。為此,和利時未來十年要選擇一些優勢行業,建立起專業化的工藝設計和實施團隊。針對每一個選擇的行業,公司必須具備專業化的咨詢和指導能力。公司將在未來建立以下專業化團隊:
• 流程行業專業化的先進控制團隊,為電站和各種石油化工等裝置提供先進的控制算法和工藝指導,真正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保證生產安全。
• 深入研究高鐵、城際鐵路和地鐵軌道交通的智能化運營和維護,與用戶一起努力提升運行安全和效率。
• 針對電子加工業,設立專業化的技術設計和實施團隊。確保從倉儲到產線基本實現無人化智能生產。一方面大大提升產品質量、效率和安全運行,另一方面大幅度減少員工數量和能源消耗,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未來勞動力短缺問題。
• 針對食品和醫藥生產和后續處方處理設立專業研發、設計和實施團隊。加速智能廚房、智能藥房、智能制藥生產過程,智能食品加工過程的發展,成立專業化的公司。
• 組建和強化專業化的運動控制團隊,與用戶一道提升各種裝備的運動控制性能以提升加工產品質量和效率及安全運行水平,降低能耗,幫助用戶提升其產品的競爭力。
●本地化
智能化的結果是各種生產制造和交通將主要依賴智能化系統和裝備自動運行,增加對整體裝備的依賴性和運維的復雜性。如同五十年前許多汽車司機還可以自己檢修車輛,許多工廠有專門的維修工人對機器設備保養和維修。今天所有的汽車全部由4S店自動檢查,必須依靠專業化的診斷軟件來檢查,必須有專業化的團隊進行維修。將來的智能工廠也一樣,整體診斷和維護將主要依賴系統提供商來實施。多數客戶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養一只專業化的維護團隊。為此,公司將實施本地化戰略,在全國或世界各地建立專業化的服務團隊,同時公司將開發設計一套連接所有用戶的運行監測和診斷系統。利用數字孿生技術,當用戶需要維護和保養時,系統會自動提出預警,并指出潛在風險,而本地的專業人員會第一時間趕到用戶現場,幫助用戶完成修改或改進。
和利時30年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的快速蓬勃發展。未來,和利時將以過去三十年的奮斗為基礎,在十年內努力打造成一家設計、制造和實施智能工廠的公司,為公司和用戶共同創造卓越的績效,以全方位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和高度的時代責任感,助力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邁進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