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官方微信

首頁  >>  新聞資訊  >>  市場信息  >>  正文

2024上半年,哪些環保企業在賺錢?

發布時間:2024-9-29     來源:環保圈    編輯:衡盛楠    審核:張經緯 王靜

2024年過去大半,上市環保企業紛紛交出上半年成績單。

這個上半年,環保行業沒有出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奇跡,但對比前幾年接連下滑的慘淡業績,也還算是平穩渡過,同時也不乏環保企業定準方向,通過向內調整以及向外尋找增量空間,而獲得不錯的業績表現。

盤點一下2024208家上市環保企業半年報情況。(完整表格見文末)

一、賺錢的是少數 賺大錢的更是少之又少

先來看看整體的數據表現。208家上市環保企業中,有108家實現了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占比51.92%;89家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也達到42.79%。

也就是說,雖然年景不好,但仍有半數多的企業營收增長,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里邊,有68家企業實現了總營收與凈利潤的雙增長,80家企業雙下降,40家企業增收不增利,20家企業降收但增利。

 

總營收方面,處于1-5億元區間的企業數量最多,共有72家,占比達35%;其次是10-50億元區間共有60家企業、占比達29%,5-10億元區間共有43家、占比達20%。此外,14家企業總營收獲得1億元以下的總營收業績,占比達7%。

10家環保企業進入總營收百億俱樂部,占比達5%;此外還有9家環保企業總營收處于50-100億元,占比達4%。也就是說,在2024上半年的210家上市環保企業中,9%的環保企業總營收超過50億元。

看得出來,環保行業仍然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數量最多的就是1-5億元區間的,50億元級別以上的企業不多。

 

凈利潤方面,54家企業虧損,占比達26%,且121家企業較去年同期下降,占比達58%。也就是說2024上半年,過半上市環保企業的凈利潤較同期都有所下滑。

凈利潤中,占比最多的是0-1億元區間,共有83家企業,達到40%;其次是虧損企業(26%的)、1-5億元區間(24%),共有50家企業。此外,凈利潤在5-10億元區間和10-50億元區間企業同樣占比5%,分別有11家、10家企業。

從數據來看,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2024年上半年的環保行業,那便是:賺錢的是少數,賺大錢的更是少之又少。



實際上,大家應該對這樣的數據應該不會感到意外,因為近幾年受到大環境下行、市場空間緊縮、新增需求總體放緩等情況的影響,環保行業的遇冷態勢不會很快就得到解決,這也不是今年才有的新鮮事。

二、1/3企業營收凈利潤雙降但也有大幅盈利者

總的來說,2024年上半年,多半環保企業都沒賺到錢。

據統計,在已經發布2024年半年度報告的208家上市環保企業中,有80家企業呈現出雙降的情況,也就是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相較同期都有所下降。

其中,總營收同比下降的企業達100家,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企業達119家,包括光大環境、啟迪環境、京源環保、雪迪龍、城發環境、復潔環保等企業。

此外,有55家企業增收不增利,也即營收上升而凈利潤下降。

即使是在進入總營收百億俱樂部10家環保企業中,除格林美、泰達股份實現雙增以外,其余8家企業均為凈利潤同比下降的狀況。

整體來看,環保行業為什么難以賺錢呢?

首先,環保行業各細分領域受到來自國家政策、市場浮動等因素的不同影響。

清水源也披露,在報告期內公司產品主要原材料價格出現較大波動,導致公司的利潤水平受到擠壓、下游行業受國家產業政策的影響較大,公司水處理劑產品價格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波動。

中再資環對于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1,245.22%”的分析中,提到正是在國家停征廢電處理基金補貼,對廢家電處理行業支持政策由生產者延伸制下的基金補貼模式轉軌為專項資金模式、出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背景下,公司的廢電拆解業務、拆解產物銷量增多,進而收入增加。

其次,還有金融投資對利潤的影響,整個行業在上半年呈現收縮投資規模、多舉措回收與控制應收賬款、降低企業負債率的局面。

從數據上來看,今年上半年,上市環保企業總資產為2.58萬億,相比于同期下降0.3%;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0.1%,相比于同期下降0.2%;項目投資總額同比減少2.8%。

短期來看,環保行業的回溫呈緩慢態勢。黃金發展期的浪潮退去,一方面,市場需求空間急速緊縮,行業內競爭加劇,政策紅利發生階段性的轉移:另一方面,行業整體上選擇保守態度,投資規模收縮,增長規模發展不大。

眾所周知,過去很多環保企業的發展都是靠重資產模式,以投資換增長。如今,投資減弱,賺錢自然就變難。

不過,雖然行業整體形勢低迷,但也有業績逆勢上揚的,甚至不乏大幅盈利者。有68家企業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豐收,例如金圓環保,在去年掛有“ST風險警示的情況下,在今年完成了總營收達26.33億元、同比增長187.38%,凈利潤達1.74億元、同比增長657.83%的半年度業績。

實現較大增收、增利的還有:

首創環保:營收總收入達91.34億元,同比增長3.35%;凈利潤達9.16億元,同比增長20.99%。

盈峰環境:營收總收入達62.33億元,同比增長1.64%;凈利潤達3.81億元,同比增長2.05%。

瀚藍環境:營收總收入達58.24億元,同比增長-1.74%;凈利潤達8.87億元,同比增長28.59%。

中國天楹:營收總收入達26.49億元,同比增長10.92%;凈利潤達3.6億元,同比增長118.93%。

盡管行業、市場和政府幾重因素仍在擠壓著環保企業的增長空間,但2024年上半年,依然能看到進賬實力不俗的選手。這不僅只是數字上的體現,更重要的是對環保行業破除困境、尋找趨勢的參考和提示。

三、聚焦、減負、出海賺到錢的環保企業都在做這些事

梳理那些業績上揚企業的半年報,可以看到,他們大多做了以下這些事情。

第一、聚焦優勢資源,在最核心業務上發力。

經歷過普遍的大規模業務拓展和項目擴容,環保產業的發展動力由依靠政策和投資驅動轉向立足于市場和技術驅動。從半年度報告中能夠看出,部分企業選擇輕裝上陣,集中和減負并行。從結果上來看,也帶來了不錯的效果。

集中,即回歸核心業務,向深挖掘專業賽道的更多增長曲線,如增強一體化服務、運營水平,污染物資源化利用等。

津膜科技在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 113.03%,其半年度報告中提到公司繼續加大以分離膜、HPS 高效澄清池為核心的產品、裝備市場開拓、訂單簽約及發貨,分離膜及水處理設備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加快以分離膜及水處理系統集成為主的工程項目發簽約及實施,水處理工程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

博世科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優化主營業務結構,在市政工程類項目選擇上,集中優勢資源在其最核心的主營業務:工業板塊。依托水環境治理核心技術及專利設備,中標合同金額約 3.44 億元的西明江、鳳凰江示范段建設工程項目。

首創環保這類綜合治理環保企業也做出了同樣的調整,提到在報告期內,以進、退、守、試業務組合,形成了以解決方案牽引多元發展的業務設計思路,對應解決方案升級路徑,將業務分類為資產類業務、服務類業務、技術產品類業務、其他業務,組成新業務組合,精準釋放發展動能。

第二,減輕負擔,不再一味追求規?;?。

今年上半年,不少環保企業都卸下求大負擔,傾向于減負路線,這體現在項目規模、業務擴張等方面。

項目規模上,一些環保企業的選擇發生了改變,比起大型規模、大額標的,更多傾向具有周期短、回款快、穩定性高的項目。尤其是在PPP項目上,多家企業在半年度報告中提到了收縮、嚴控、組織回款等布局調整。

博世科在半年度報告中提到,針對PPP項目的調整,逐步退出一些邊際不清,或因業主方原因長期無法實施或長期無法進入運營的項目,進一步優化公司業務和負債結構,減輕資金壓力。

聚光科技也同樣進行了對于PPP項目的專門性舉措,一是在停止簽訂 PPP 等新合同的基礎上,差異化控制已簽訂的此類項目之推進;二是為集中公司資源,組織專門團隊處置剝離部分 PPP 項目。

業務規模上,相較于前些年的高歌進取,更多企業選擇了觀望現狀、暫停擴張。例如,德創環保由于廢鹽收儲及危廢填埋收儲價格持續下滑,企業的多項危廢治理業務處于虧損狀態,所以基于成本和風險考慮,暫緩危廢業務新的擴張。

第三,跳出內卷,瞄準海外市場增量空間

內卷已經是環保行業里人人都會提到的詞了。如果將環保行業比作一個射擊場,靶子越來越少,而僅剩的靶子上也已經空間不足,但也有人在尋找新的射擊場,提前一步瞄準更多靶子。

格林美2024年上半年創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創歷史新高,實現營業收入 173.38 億元,同比增長 33.99%, 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7.01 億元,同比增長 69.70%。其半年度報告中將踏浪出海,突圍新機遇,全球產業鏈合作,推動產能大釋放作為報告期經營亮點的首句,強調了全國供應鏈的重要性和潛力。

率先布局海外市場的中國環保企業已獲得的成果,也驗證了海外市場是當前非常廣闊的增量空間。根據中國天楹的半年度報告,海外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增幅已遠超國內業務,增長潛力值得期待。

圖片來源:中國天楹半年度報告

 

第四,涉足新興行業,實現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除了拓展海外市場以外,國內環保行業也依然存在不小的增量空間以及增長空白區域。在傳統模式放緩的同時,環保企業或許可以向新興行業以及其亟需填補的空間積極靠近。比如以下幾個細分領域:

1、分析儀器

我國分析儀器行業經過近十年發展,已經取得從無到有的快速發展,在政策和市場的助力下,兼具穩健的發展特性,目前已達到超過千億的產業規模。雖然從整體規模上來看,僅次于美國與德國,但競爭力上差距依然明顯,2023 年全球排名前 20 的分析儀器企業尚無一家國內企業上榜,高端質譜、色譜及光譜儀器 進口率近90%,部分高端產品進口率甚至幾乎達到100%。

因此,目前我國分析儀器行業具有十分迫切的國產替代需求,這對國內的環保企業來說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增量空間,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從而填補國內市場的巨大需求空間,并且增強國際競爭力。

2、新能源

在雙碳背景以及綠色低碳產業的快速推進下,新能源領域也正在體現著可以預期的發展潛力。此前,已有頭部環保企業率先發展環保+新能源戰略,例如中國天楹,在保持原有環保業務優勢的同時,加速構建風光儲氫氨醇新型能源業務生態,2024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18.93%。

99日,內蒙古蒙能光達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蒙草生態、隆基綠能旗下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注冊資本達3.5億。

此外,全球新能源行業也持續向好,成為中國環保企業出海開拓勸全球市場的良好機遇之一。

3、智慧化

當下,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正在成為賦能經濟社會各行各業的智慧化發展的重要動能和核心引擎。無人機巡檢污染源和采集污染情況、使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垃圾分類、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環保數據分析……環保行業的智慧化應用場景在不斷擴展。

因此,先行一步搶灘智慧化發展機遇,也會是環保企業的一個增量空間。

       四、結語

深溪咨詢的統計顯示,上半年,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凈利率為9.2%,去年同期為10.4%,凈利率下滑了1.2%。

而這也是近三年以來的一直趨勢,凈利率不斷下滑且趨勢難以扭轉,換句話說,環保企業賺錢還會更難。

未來,這個行業還要不要堅守?在經歷了黃金時期后的環保行業里,這樣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尤其是在每年的年中、年末業績盤點時。

但橫向來看,9.2%的凈利率可能讓一直以來習慣于高歌猛進的環保企業不習慣,但這個成績在所有行業中仍能排到第9名!除去銀行、金融、快消、傳媒等部分長青的行業,環保行業的盈利能力依然穩健且名列前茅。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產業。雖然其投資屬性決定了它的上限,但其公益屬性又決定了它的下限。

也就是說,環保行業依然值得從業者去堅守,只是每個時期占據優勢的風口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考驗的就是企業家的辨識能力和掌舵判斷力了。

因此,與其在是否能賺大錢的問題漩渦里掙扎,不如放下內耗,回歸初心,看看別的企業是怎么做的。通過卓越的戰略眼光、精準的戰略舉措和強大的內部管理,超越競爭對手,實現更好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僅限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為商業用途,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如涉及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版權所有   |   京ICP備13023518號-1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   |   郵編:100037   |   電話:010-68596456 / 68596458
戰略合作伙伴、技術支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MEI)

国产网曝门事件精品视频_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_丰满人妻被快递员侵_va欧美va在线_码亚洲中文无码av在线